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重点学科 >

河南省特色学科——林学

发布时间:2018-10-19 06:29    浏览次数: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学科始建于1912年,分别于1982年和2003年获得森林培育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林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准设立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 年建立河南省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士工作站,2011 年获得林学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林学学科获批为河南省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之一,2015年入选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林学学科现建有河南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林业局农田防护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原地区森林资源培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河南农业大学鸡公山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与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林木高值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
      林学学科现有研究人员4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8人,具有海外经历人数8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7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3名。林学学位授权点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人,中原学者1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80余项,科研经费32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63篇),出版专著与教材40余部,制定并发布国家林业行业标准6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个,河南省审定良种8个,培养研究生170人。
      学科点本着“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坚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林业的建设方针,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森林河南”建设战略等三大国家战略,形成了特色鲜明、持续稳定的学科方向,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学科方向:
      1.林木生物学与新品种培育理论与技术
      针对泡桐遗传背景窄、种质资源匮乏和抗逆性差等问题,在近70年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系统研究泡桐基因组、DNA甲基化组和蛋白质组等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对泡桐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阐明泡桐假二叉分枝、基因进化和丛枝病发生的分子机理及筛选泡桐丛枝病高效防治药物;另一方面,研究泡桐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培育、丰产栽培及高干良材培育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为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农田防护林生态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2.森林资源培育理论与技术 
      围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资源高效培育的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林木生长发育及调控机理,主要开展种子与冬芽休眠及萌发生理生态、林木顶侧芽萌发与形态建成、林木开花结实及其调控生理生态、林木遗传地理变异、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农林复合经营理论与技术、林分结构优化与调控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丰富了南方系冬休眠理论,解决了泡桐“冠大干低”的问题,为中原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森林资源培育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3.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针对河南森林资源丰富,但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在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基础上,在森林多功能挖堀、林产品深加工、林木生物质多级加工等方面进行基础理论探索与关键技术创新,揭示森林资源珍贵价值、森林康养本质、生态保护内涵,研制森林蔬菜、森林医药、生物农药、先进林木复合材、木质素胶黏增强剂、森林保健精油等系列高附加值森林产品,实现森林资源自发性保护、林木资源利用最佳化与效益最大化。 
      4.经济林培育及产品加工 

      围绕中原特色经济林良种培育及经济林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核桃、枣、银杏、山茱萸等地方特色经济林基因资源保护及良种培育、经济林简约化栽培技术、经济林产品深加工、经济林加工副产物高值利用、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培育优质高抗的经济林良种,制定经济林栽培的行业和地方标准,研发高品质经济林产品深加工技术,为地方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提供了品种和技术支持。
      5.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 
      针对当前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开展生态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构建、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的种质资源收集和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健康评价、天然林资源动态时空分析与评价技术、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森林资源评价与生态补偿机制、数字林业与“3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丰富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关键理论,形成了一套生态林森林可持续经营和评价技术体系。
Baidu
sogou